作为日后那场“云铲屎”巨浪之前的一朵小小水花,初代的拓麻歌子玩法其实并不复杂,35种可供选择的宠物从一颗蛋中开始“孵化”,玩家则通过机器上的按钮对这些蠕动着的“马赛克”喂食、洗澡、铲屎,直到时光推移,这些小马赛克一步一步成长为大马赛克。
简单的操作背后,关于这一“二维码生成器”到底好玩在哪里的问题,也随之成为了困扰千禧年代日本校园的永恒迷思。
在一些街头采访里,许多日本男生对着镜头抱怨,女孩们下课之后都在沉迷“铲屎”,每天的话题也都是互相询问对方的“拓麻歌子”的养成情况,小小的彩蛋似乎让她们完全失去了对可爱男孩子的兴趣。
抱怨归抱怨,草草的疑惑似乎并不能影响这些人畜无害的小彩蛋在世界范围内的火爆,数据统计显示,“拓麻歌子”销量巅峰的时期,仅一天就卖出了超过2000万台的产品。
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断货随即成为了常态,然而现实世界里,人们对于“云铲屎”的热爱似乎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在跨洋相望的美利坚,被誉为一代殿堂级说唱天王殿的Snoop Dogg都坦诚,自己是这个小家伙的狂热粉丝。
2000年左右的欧洲黑市上,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的拓麻歌子甚至已经开始出现,并在钞票的驱动之下,同AK47和毒品等“货物”一道,周转于欧罗巴半岛上的诸多国家。
回到中国,情况似乎没有那么糟糕,但静静躺在老师抽屉里的没收玩具中,唯一能和拓麻歌子地位相抗衡的,也只剩下了红白机这一“永远滴神”。
有趣的是,直到拓麻歌子诞生20周年的庆典中,万代公司才披露了那个让无数中国玩家心碎哀嚎的消息:
因为产能方面的原因,拓麻歌子早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没有涉足中国市场的。
换句话说,赋予了80、90一代“云铲屎”这一美好校园体验的东西,大概率可能都是来自浙江中部一座名为义乌的城市。
而在那之后,万代公司也再接再厉,分别于2017年年底和2018年年底推出了包含宠物结婚、生娃、全球通信等诸多功能的的全新拓麻。
另一边,2018年9月,世嘉玩具也新推出了仓鼠养成的电子宠物。
有趣的是,跨越两个生肖轮回的时间维度,无论玩法如何更迭,各类电子宠物之中“铲屎”这一功能似乎永远都是亘古不变的核心。
这也随之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对铲屎如此痴迷?”
欲罢不能的“铲屎”秘密
爱宠人士的圈子里,同“猫咪这么可爱,你为什么不喜欢它”齐名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猫屎为什么这么臭?”
然而有趣的是,尽管猫便便的味道已经成为了公认的生化武器,但两者相比,宠物的美学吸引力仍然占据了上风,这也是新世纪一大票忍受着气味,也心甘情愿铲屎的“猫奴”的由来。
对于人类来说,无论是电子宠物还是实体宠物,可爱的确都是必杀技,但相较于可爱,科学才是这一大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群体现象的真正解释。
对此伦理学家康拉德·洛伦兹经过研究之后,总结出了“婴儿图式说”,这一说法将虚拟和现实的宠物世界联合起来,共同总结出了能够激发人类保护欲的样貌模板:
大头、圆脸,额头高且突出,大眼睛、小鼻子和小嘴巴。
对此,康拉德解释称,这种对于“可爱”的认知,是人类社会数万年进化中的自然本能,它助于人类族群增加后代的生存机会。
换而言之,无论和你对视的是一只活蹦乱跳的笨喵,还是由硅元素和电子信号所构建的马赛克,潜意识里,它们都是你心目中的“孩子”。
而经历长期的相处之后,这种宠物主人与宠物之间的纽带与人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将会呈现出更加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能产生某种类似于依恋的情感。
这之中,伴随着人与宠物的对视、抚摸、铲屎等亲密行为,大脑还将分泌出一种名为催产素的化学成分。
2010年,神经化学领域的权威期刊《Psychopharmacology》就曾登载过一项研究,Marsh, Henry,Pine和Blair 等科学家,通过在不同实验对象的鼻腔中喷射催产素和安慰剂的实验方法,最终确认了催产素可以通过对人脑中一处名为“杏仁核”的神经枢纽的特定部位的激活,来增加个体对积极情绪的敏感性,并显著提高个体对快乐面孔的正确识别。
换句话说,在催产素的作用下,你为宠物铲屎的时候,要比你平时更加快乐。
一来二去,这些快乐的情绪体验最终都会被大脑记录下来,并在深刻加工之后,成为“铲屎官”欲罢不能的体验来源。
21世纪的“云铲屎”经济
从广义上来说,任何形式的宠物经济维系的核心,都是这种以铲屎为代表的独特情绪体验。
这或许也解释了以拓麻歌子为代表的“云铲屎”经济的火爆原因——既能分泌快乐的情绪,又不用忍受便便气味的折磨。
而在中国,尽管绝大部分的孩子并没有体验过正版“拓麻歌子”的魅力,但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QQ宠物、旅行青蛙等一系列宠物养成游戏的出现,也随之填补了这一市场领域的空缺。
这之中,作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接触到的最早一批国产虚拟宠物,很少有人意识到,QQ宠物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氪金”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除了舒舒服服撸宠、勤勤恳恳铲屎之外,为了满足虚拟宠物突如其来的需求,玩家还需要选择以元宝、Q币或Q点等方式完成支付。
而付费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宠物饿了要付费,宠物脏了要付费,即便宠物死了,玩家也要购买“还魂丹”为宠物续命。
依托于这一种“伸手要钱”的商业模式,QQ宠物迅速积累了一大批低龄用户,直到2018年9月15日,被腾讯官方宣布正式停止运营之际,QQ宠物的用户数一度徘徊在破亿边缘。
面对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技术重新划分了亲密与孤独的界限。”
21世纪的商业社会中,技术所划分的界限背后,已经出现了资本的模糊身影。
幸运的是,作为中立性质的工具,技术同样可以为善良、爱心等积极因素所驱使。
截止目前,互联网上,“云养导盲犬”等全新项目也开始陆续同年轻人见面。
不同于电子宠物的“云养”,导盲犬的云养一般可以正式获得证书和线下观看的机会。而作为导盲犬线上的铲屎官,支付的资金将被统一用于导盲犬的食宿、训练等费用之中。
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了解到,之所以采取这种“云养”的模式,是因为一只导盲犬的训导费用往往极为高昂,往往要达到10万元以上。
而有了这种“众筹”的云养模式作为资金补充,导盲犬的训练进程也将被进一步加快。
某种程度上,相较于键盘上唇枪舌剑的争论要不要立法禁止吃狗肉,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人类的朋友”,或许同样也有它的可爱之处。
毕竟,无论有没有宠物,属于人的孤独命运可能都早已注定。
而宠物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将无穷的人们从孤独的迷思中拖拽出来,并找回那把关于生活和行动的质朴铲子——无论这把铲子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当它挥动的那一霎那,人们都将重新找到隐藏于宁静快乐之下,关于“活着”这件事本身的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